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腸漏症的說法

腸漏症(Leaky Gut Syndnme)不是一種疾病,只是用來形容腸黏膜細胞未盡忠職守,沒有做好守門員的工作,原本不該被放行的大分子食物蛋白質溜進人體。以致引起免疫系統把這些大分子蛋白當成入侵的敵人,刺激淋巴球製造出IgGIgE抗體來對抗它。
更貼切的來說,腸漏症就是亞健康這場戲的序幕開端,它也是自律神經失調及免疫系統失調疾病的上游成因。
中醫老祖先說,百病的治療都要由脾胃開始下手,這話還真有道理。
  1. 形成腸漏症的直接原因
腸漏症雖然會導致食物的大蛋白分子逸入人體而引起IgG食物抗體增加,進而引發各種免疫失調的狀況,但腸漏症只是一種現象,是免疫失調上游,而不是成因。
導致腸漏症的最重要原因是用來製造腸黏膜細胞的原料出了問題,其中最關鍵性的原料缺陷是油脂,即脂肪酸。其缺陷如下:

  1. 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非人體所能利用,反式脂肪又被稱為「逆態脂肪」、「殺人脂肪」,為免疫失調疾病的元兇。
  2. 煎炸破壞的油脂:油經高溫煎炸,不但導致結構破壞,也會產生反式脂肪。
  3. Omega-6Omega-3比例失衡
Omega-6Omega-3均為人體所不能缺乏的「必需」脂肪酸,兩者之最佳比例應為11,然而現代人飲食偏向過度攝取Omega-6Omega-3則嚴重缺乏,已到了30501的程度。形成Omega-6體質,Omega-6體質就是易發炎,易免疫失調的體質。

  1. 細胞原料欠佳導致腸漏症的機轉
細胞膜的主成分是脂肪,脂肪是疏水性的、可防水的,它不但保護了細胞質不外洩,也讓水不會進入細胞膜。如果細胞為親水性,就會像衛生紙掉入水中吸滿水一樣,人體將在瞬間變成一桶肉漿。
以腸黏膜為例,腸黏膜細胞每天都跟食物接觸,腸黏膜宛如一大片智慧型防水布,有選擇性物質放行的功能,食物營養分子要穿透這片嚴密的防水布才能進入人體。好的腸黏膜細胞是盡責的守門員,只開門給好的養分進來,不准壞分子進入。
如果用來製造智慧型腸黏膜防水布的材料有瑕疵(如錯用反式脂肪、氫化油脂、高溫變性油、Omega-6Omega-3比例不對),則成品的功能就不佳,該吸收的營養無法吸收,不該被允許進入身體的卻被放行。與抗體之間的戰爭,就造成過敏或炎症反應。腸黏膜的品質良莠不齊,讓大分子蛋白質進入體的現象稱之為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這也就是過敏及免疫失調的上游因素,但不是過敏的原因。

健康的小腸具備一種圍籬,可防止食物抗原的過度吸收。小腸滲透力增加時,較多的抗原便能穿透腸胃道的圍籬,會使某些人的免疫系統產生過度敏感的反應。各類型的過敏皆與小腸滲透力增加有關。在食物過敏領域內具領導地位的法國研究者安得烈(F. Andre)發現,過敏原與消化道之間的接觸,使得小腸吸收大分子蛋白質的數量大為增加。在另一項研究中,安得烈的結論是「小腸滲透力的評估,是診斷食物過敏與評估抗過敏原因子有效程度的一種客觀方法」。
食物的消化不良也是食物過敏的一個重要原因。蛋白質若無法消化成胺基酸、二勝肽或短鏈多勝類,其抗原的屬性便繼續存在,接著便會導致免疫系統一再啟動過敏反應,並可能造成慢性高度過敏的情形出現。


  1. IgG食物抗體報告之判讀及應用
  1. 憑一份IgG食物抗體檢測報告,就可以判斷此人有無腸漏症。
某一種食物的大蛋白質分子若長期持續的由腸漏進入人體血液中,刺激淋巴球,它就會製造出對抗此食物蛋白質的抗體,日積月累下來,抗體濃度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IgG食物抗體檢測報告若呈現對某種食物有不正常的抗體時,就表示此人有某種程度的腸漏症。
  1. 食物中由於有很多蛋白質是有相類似或接近的成份,因此,縱使從來都不吃某類食物,抽血檢驗食物的IgG抗體時,該不曾吃的食物還是會有很低輕度的抗體反應。臨床判斷上,我們把它分為正常、輕度、中度以及重度破表,五種等級,但沒有「零」抗體的情形。
  2. 一個自認為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已知疾病或不舒服感的人,如果IgG抗體報告呈現有諸多的不正常項目,不可掉以輕心,就像健康體檢者ESRCRP值超高一樣,必須正視之並進一步檢討其可能性。
  3. 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會抑制IgG表現:
長期吃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由於其淋巴球的功能受到壓抑,無法如常製造免疫球蛋白,因此其IgGIgE都偏低,不知情者會誤以為他的IgG檢測報告很「漂亮」。
  1. IgG食物抗體之檢測報告必須與患者之病史,有無吃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飲食習慣、臨床症狀或疾病診斷等,作一整合性的判讀。不能單看IgG食物抗體報告就遽下診斷結論。
  2. 對於有IgG重度、中度抗之食物,並非是一輩子不能再吃該食物,而是先暫停食用6-3個月,之後再輪替食用,隔4天吃一次為佳。


    1. 如何治療逆轉腸漏症
    1. 對因下藥
    腸漏症的直接原因即然是細胞原料出了問題,那就應該由細胞原料的供給來改進,才會有立竿見影之效。所採用的方法就是細胞療法。
    1. 去除惡化因子:IgG報告上呈現中度以上抗體的食物就是會引發延遲性過敏的食物,必須暫時先停止食用,以加速腸漏修復。
    除了會造成過敏的食物,所有可能使腸漏症惡化、腸道黏膜受傷的食物或藥物也要禁止,包括如:
    • 酒、過多的咖啡、泡太久,單寧酸釋出太多的茶、檳榔。
    • 消炎藥,如NSAIDAspirinIndocid等。
    • 類固醇藥物、免疫抑制劑、癌症化療藥物、放射線。
    • 抗生素:益菌被殺死,有抗藥性的細菌、黴菌過度生長,腸道菌叢失去平衡。
    1. 腸黏膜細胞的再生能力強
    口腔、腸黏膜細胞再生能力強,口腔黏膜若有撕裂傷,一經縫合,不到一星期就能痊癒,兩星期就看不到傷口。外科醫師都有共同的經驗:就算是體質上很容易在皮膚撕裂傷處長蟹形腫或紅色肉芽的特異體質患者,他口腔的撕裂傷也不會有疤痕,更不要說長蟹形腫了。
    由於細胞更新速度快,只要能在初期快速大量的供應腸黏膜生長所需的優質細胞原料(即新五行細胞療法處方),腸漏症其實在數天之內,慢則12星期就可恢復,這可以由症狀的迅速解除得到印證。其中的最關鍵處方就是高含量O mega-3植物油。
    高劑量的O mega-3植物油,最好能配合消化酵素及膽酸同時服用。如果胰臟所分泌的脂肪酶、肝臟的膽酸分泌不足者,會有腹瀉軟便現象。
    脂肪代謝所需協同因子或輔酶,即維他命ABCE及多種微量元素同時服用,則更有助於腸漏症的迅速修復。


    另一說法


    腸漏症原因
    �� 不成熟– 在嬰兒期小腸滲透力比成人高,前
    幾個月應該只攝取母奶,否則應給予完全水
    解配方奶粉
    �� 毒素– 酒精、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細胞毒
    殺藥物、皮質類固醇藥物、抗生素、自由基
    �� 內在因子– 營養缺乏、發炎性腸疾病、消化
    不良、食物過敏、消化酵素不足
    �� 感染– 原虫類寄生蟲、病毒、病原菌
    �� 腸道菌叢失衡-腸道內的“不良”微生物、
    或非病原菌、黴菌的過度生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