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找到的,留做參考。 邱郡鈴
A菌:指的是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長駐於小腸,率先抑制壞菌入侵,主要功能為增強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陰道平滑肌之念珠菌及黴菌生長。 (PS:表飛鳴為主,能通過胃酸及膽鹽的傷害膽,順利到腸道)。
B菌:指的是雙歧桿菌或比菲德氏菌(Lactobacillus bifidum),菌種如Bifido lactis雷特斯菌或Bifido longum龍根菌,長駐於人體的大腸,可淨化腸道,主要功能為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下痢、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治療病毒性腹瀉。 (PS:益腹寧以Lactobacillus bifidum為主,還有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菌:指的是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腸內的定殖力最強的乳酸菌,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主要功能為預防腸道不適症狀、提昇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過敏物質釋放。(PS:阿德比為主)。
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相當有名的一隻菌株,是屬於鼠李糖乳酸桿菌的菌種,醫學上對於它的研究資料相當的多。芬蘭的科學家曾經在世界知名的Lancet研究期刊l發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們選定具有異位性體質家族病史的159位孕婦,其中治療組孕婦在生產前2-4週就需每日服用二顆內含一百億單位的LGG菌,產後如有餵母奶的婦女仍需繼續服用,若沒餵母奶的嬰兒則開始餵食LGG菌至嬰兒六個月大。結果共有132位孕婦完成研究並追蹤直到其小孩滿二歲為止,研究發現,餵食益生菌治療組的64位婦女的小孩中只有15位在二歲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而對照組68位婦女的小孩則有31位在二歲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因此服用LGG菌似乎具有顯著的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效果。
LP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益生菌的先鋒,市場上第一個打益生菌的樂亦康,就是主要添加LP菌,但是在LP菌的這麼多菌株中,並不是每一菌株都有效,經過長時間的實驗,才確定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這一株菌,有最棒的效果,稱之為Lp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