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87歲的老爸與過世的老媽
歷經中風、兩眼朦朧的老爸
每天艱辛的扶著四角拐杖在客廳與臥室中出入
認命但不沮喪
老媽雖然在今年初已離我而去
但是您拖著病軀的最後這幾年
給了我最好的啟示
你們倆老為我的老年人生上了最好的一堂課
有句西藏諺語這麼說「每個人都會死,但沒有人會真的死。 」
以此懷念我最親愛的母親
關於眾生
這個世界
庸俗與吵鬧充斥
憂慮與焦慮並存
無知與已知相依
親愛的
在這摸爬滾打的日子裡我們努力成長
但是我們花了多少時間來了解自己
又花了多少時間與你的愛人相處
關於人生你又了解多少
我們能否在年輕時不要害怕
努力向前
在年長後不要因為過往而感到後悔
縱然遺憾偶爾會在午夜時在心頭徘徊
剛插秧的幼苗讓人心懷期待
成熟時的垂穗讓人感到滿足
在人生走向成熟的時光時
你能否已看清生命的出口
馬斯洛說人類有五大需求
一、生理需求 : 指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必要條件,
例如:食物、水、居住、睡眠等需求。
二、安全需求 : 是關於人們免於恐懼、危險以及被剝奪的
需求,例如:財產的保障、食物的安全、住家的安全及交通
的安全等等。
三、社會需求 : 包括了親情、給予、與人交際、歸屬以及結
交朋友、友誼等需求,例如:談戀愛、結婚生子,或參與各
種社團活動、同鄉會等組織的需求。
四、自尊需求 : 包括自信並受其同儕團體的認同與尊敬,此
一需求之滿足通常來自權力、聲譽、地位與自信。
五、自我實現需求 : 自我實現需求指的是個人對自我潛能的
充分發揮。在此一需求層次中,人們期望可以發揮潛能、自
我成長、自我實現。
印度教把人生分成四個階段
梵行期 : 5~7歲拜婆羅門為師,開始學習
家居期 : 娶妻生子,履行社會義務
林棲期 : 50歲後,到森林隱居、修行
隱世期 : 之後走出森林,雲遊托缽,以追求解脫為目標
以上的說法讓我們初窺了人類與其他生物的不同
生之初以需求為開始
生之末以自我實現為終點
但是這個世界並沒有為我們設計一套通用的法則
我們上學
透過學習知識來了解這個世界
我們渴望成功
希望獲得幸福
卻常常求而不得
所以學習是要有方法的
讓我們談談什麼是學習
關於學習
論語。為政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真正的學習並不是囫圇吞棗老師說話的內容而一昧仿效
而是要經過思考、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這才是正確的學習
論語。先進篇「公西華請問孔子,仲由問『聽到就做嗎』,
您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就做嗎』,您卻說『聽
到就做』。我很疑惑,請問這是為什麽?」孔子說「冉求總
是退縮,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所以要約束他。」 」
孔子是個因材施教的老師
不同的學生去問他相同的問題
他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如果公西華沒有因為疑惑再提出問題
我們又如何能正確的理解孔子的想法呢
綜觀論語一書
孔子傳達的道理是前後一致的
所以孔子堅定的說「吾道一以貫之。」
我們從書本學習知識
也從老師身上學習德行修養
踏入社會後我們培養謀生能力或者說是開始追求夢想
我們既要加強職場所需的工作技能
也要學習待人接物
更要學習忍耐、寬容、同理心、放過自己……
莊子告訴我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
,殆已! 」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是無意義的
只會讓大腦疲憊不堪
如果我們把學習當作是我們成長的基礎
那麼首先最要緊的事是要擁有正確的觀念
對成長來說
心態上的學習遠比技能上的學習更加重要
在這萬物齊漲的年代
高不可攀的房價及同儕的壓力
導致不婚、不生、不買房、躺平
都成了掛在年輕人嘴邊的話語
所以為什麼學會放過自己是那麼的重要
挫折就像是我們的鄰居
總是相伴在我們的左右
在我們力不從心時
該怎麼辦呢
陶淵明說「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願望有大有小
大的願望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
憑藉著累積一些小目標的完成或一些小確幸的尋求
日子是不是會多些樂趣呢
試著把日常間該做、想做而尚未做的小事就隨手寫在便利貼上
譬如去繳電話費、去做機車排氣定檢、去便利店領包裹、
去買個蛋糕當下午茶……
然後找一個時間空檔
一次把它們都做完
這樣的成就感可以讓我們持續一整晚
白居易說「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追求富貴是一種選擇
安於粗衣粗食也是一種選擇
笑口常開就是一種態度
既有益身心
而且好事就容易發生
讓我們即使每天面對柴米油鹽這些瑣事
仍能淡然以對
知足就能常樂
詹姆士彼得森 說「想像人生是一場必須同時耍五顆球的雜
技,這些球叫做工作、家庭、健康、朋友、還有尊嚴。 」
如果朋友常常邀我們一起出去享樂
我們就沒有時間陪伴家人
如果老闆要求我們加班趕工
我們可能會錯過上健身房的時間
如果碰到不講理的客戶
我們只能放下尊嚴賠不是
在成為社畜後我們每天不停地轉動這五顆球
平衡分配花在它們身上的時間
遑遑不可終日
然而一場車禍
一場火災
一場地震都可能讓這些球掉到地上
結束這場雜耍表演
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
世間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生住異滅之中
我們又該如何安住我們的身心呢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執著
以平常心來應對
事情會來
也會走
發生的時候
當下我們認真應對
結束以後
也不須留戀
關於當下
關於學習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
如果有什麼事是比學習更值得我們重視的
就是當下
如果我們的學習不夠認真、不夠專心
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那麼什麼是當下呢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一切的事物都在流動
都在變化
我們第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時接觸的河水不會是第一次的河水
同樣的
第二次踏進這條河時的你也不是第一次的你
只要你不想故步自封
只要你有所期待
再次踏入河流中的你
毛孔張開的去感受水的溫度
全心全意去體會水的流動
你就會獲得全新的體驗
這就是當下
人心是極其複雜的
大部分時間我們表現的是善良、體諒、溫柔
然而在某些時刻
我們的表現卻是忌妒、猜忌、冷漠
莊子說「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人的動心起念若能如同鏡子般
真實的反映你的情感
將所有的喜樂與悲傷只存在於此時此刻
事過境遷後
既不保留這些情緒也不加碼內心戲
這就是當下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
可得。」
昨天已成為翻篇的史頁
今天在你不經意間也轉瞬成為過去
至於明天與意外哪個會先來呢
所以我們怎能不珍惜當下
田中加子在2019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現今世界最長壽的人
在被媒體問到生命中的哪一段是最美好的時光時
她的回答是「現在。」
智慧讓她的老年生活不致陷入煩惱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